清明是思亲还是缅怀灵魂
文/袁三丰
乌啼鹊噪昏乔木,
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
古墓累累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
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
萧萧暮雨人归去。
这是唐人扫墓的真实写照。在哭哭泣泣声中与风雨里,人们借酒消愁御寒,吊念亲人。宋人也是梨花、海棠、杨柳的浅吟低唱,无法排解。明清人亦是斜阳芳草,愁心明月的絮絮低叨,年复重来。因为,我们感恩先祖,不忘逝者,是我们过清明的传统意义,是思亲的重要部分。事实上,这是黄种人文化心理的普遍情感,与“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西方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有共性的一面。不过,相对来说,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情感要来得更热烈些,改革开放初期,很多海外华人回到大陆,最重要的一项仪式就是到先人墓地进行祭拜,临走,还要抓一把坟前的黄土带回异国他乡,以飨思亲恋故之忧。
其实,我们若以研究的态度,剖析清明,她又可上溯更古远的周朝,文明衍进,从部落文明脱胎换骨到灵魂层面的理解,与封建文明又将开启相衔接。所以,今天我们更多是缅怀先人不易。她们与天斗,风雨雷电,冰雪寒暑,先人是多么无奈,但又多么坚强。她们几乎是一次次击倒,又一次次站立起来。先人与地斗,地震、海啸、山体滑坡,野兽虫蛇,她们不仅要忍受家园破坏,更重要在重建家园。
现代人常说俄罗斯人是战斗民族族,而俄罗斯人相反认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战争史,连炎黄二帝都是不打不相识。朝代更替几千年,演绎了多少刀枪棍戟,弓矢斧钺的碰撞火花和鞭锏剑影。与人斗斗出了人间正道又跳不出历史周期率的往复循环。当然,每一次刀剑碰擦会生出休养生息经济的繁荣,经济的繁荣又催生文化上台阶,思想的淬取提精,思想又衍生出新的文明诞生受用!
特别新中国成立后,伟人毛主席在其父母坟前,松枝献祭。“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迷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也,还得承认。我下次再回来,还要去看看他们二位。”这是最高文明的祭祀,这是思亲与灵魂缅怀的奉奠。
世界上有几个国家像我国一样,保存有如此完整、清晰的历史记忆脉络。今年高平“峪之大事,在祀与戎”,也在于修谱。国家图书馆里那些巍峨壮观的历史典籍便是国谱明证。与此相对应的是,民间修谱千百年来绵延不绝。那些散落在民间的家谱或者说族谱,成了国家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有报道,从某某历史名人的家谱里找到了与史书记载相互支撑的证据。谱与史交相辉映,祭祀与思念完美融合。常见报道,某某S长祭祀黄帝、神农。故而修谱与祭祀,官方的态度基本上是默认者居多。
春分一至泣嘤嘤,
鼓炮车旗烟绕萦。
各姓同怀恩德泽,
含辛荜路力披荆。
民间修谱与祭祀拉动了交通运输,餐饮民宿,文印,纸业,民俗用品发展。亲人互动拉近多少情感距离,融洽多少别离欢合,稳固了多少社会基础,为法治文明与德治文明找到交集点。
高平镇“聚老乡、叙家常、话未来”新春茶话会圆满举办。其中,有一个归国侨胞,讲到非洲的某国的历史,三百年都说不出子午卯酉,况千年乎!印象特别深刻之余,如何弥补我们乡村日益空心化的文化景象,在我看来,生命来自于大地,乡土与我们的现代化生活是递进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这个时代,在意乡土,既保有着漫长农耕文明,又跟上电子时代与人工智能潮的生活情感,留住根文化与人才,才能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我认为这种场景是对乡土最美的眷恋、对先人最好的敬意与追思。
江苏南通禁止制造销售冥币纸钱,我要当一个和事佬。焚烧冥纸是传统不是陋习。清明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或者一个假期,更是一个精神图腾。所谓“慎终追远”,以清明的名义,重温传统文化的仪式感,我们将在仪式的庄严与哀思中,更好地触摸、感受到历史气息里亲人的温暖。我支持传统冥钱,但反对花样百出的“造假人民币”糊弄祖宗先人。至于焚烧,一要看天气是否允许,雨天,放点鞭炮,适可而止。若是艳阳高照或风高呼急,一点即燃又何必制造出失火恐慌呢?松枝祭,鲜花祭就地取材,别有一番深意。
清明是一个庄重、肃穆的节日,也是一个明亮、清新可以礼赞生命的色彩。“欲断魂”固然是清明的氛围,万物生长同样是清明的活泼气质。选择在万物回生、春风拂面的时节追忆逝者,折射出的正是古人对待生死的豁达态度和哲智。踏青、放风筝、植树,走访等等,都可是清明节的“重头戏”。
我们参与一回,至少多一份亲情认同,多一层世系维持!
先人来格来欣,尚飨!
亲人来去归兮,尚义!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醉美隆回西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隆回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200664305@qq.com)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