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龙山
文:廖金求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天龙山,曾经的湖南第一山,静静地躺在在横板桥西洋江边,诉说在流金岁月里,任凭风吹雨打。
相传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天龙山,陈友谅败退,逃至白马山。后来,朱元璋夺得天下,大封功臣。而因为天龙山的挺拔和雄伟,助朱元璋一统天下。于是这位明朝开国皇帝便御笔一挥“湖南第一山”。又云:公元1424年,明朝的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即位,朱元璋第十八子岷藩王朱楩被移居武冈,并且在这之后直到南明王朝,武冈便成了岷藩王的第二故乡。

当时的天龙山,隶属于武冈,所以,朱楩为了一睹父皇的封功伟绩,特意赶到天龙山,登高望远,当时的宝庆府、武冈州尽收眼底,春风得意,遥想父皇在此一定乾坤,于是岷藩王题笔:湖南第一山。可惜破四旧时,这块匾毁于一旦。
天龙山,湖南第一山,似乎名不副实,主峰才四百多米。但是,在雪峰山下,这是一条龙脉,蜿蜒曲折,庇护着山下这片土地的子民。
雪峰山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到中部,从邵阳绥宁县城到洞庭湖南岸的赫山区,长350千米、宽80-120千米,是湖南境内延伸最长的大山,是中国地理三级台阶里第2级向第3级过渡的标志性大山。古书称之梅山。
雪峰山余脉,水东杨湾村的黄泥江畔,再造共和第一人的蔡锷就诞生在这里。而全国总工会前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周玉清的故乡,南岳庙镇塘现村与蔡锷故乡隔山而望。隆回西站,预留的怀邵衡高铁站,则静谧地躺在西洋江畔,曾经的7803部队,现隆回驾驶员考场,则紧紧相邻,它们融为一体,彰显出了这方山水的灵气。
前两天,在磨石潭原怀邵衡铁路项目部岔路口,一块“湖南第一山,天龙山庵堂”的指路碑矗然而立。它指引乡邻及旅游者去寻寻觅觅。

趁着今天休闲,我带着一家子驾车从指路碑而入。过废弃了的怀邵衡铁路项目部,蜿然而上,山路时而陡峭,时而平缓,虽然路不宽,但却有赖于众多热心人士的善举,山中修路,尤其是这雄伟挺拔的天龙山,更显得有点难于上青天的感觉。这一带有枞树、柏树,杂草丛生,相互交映。
天龙山庵堂,就点辍在这半山腰上。据《武冈州志》第20卷“拾遗志”记载:天龙山,高数仞,前峰罗列,延袤数十里。其巅有庵,左右起犹龙,故名,明天启间人士萧奇山倡建。天启年间,即1621-1627年,如此算来,虽然庵堂数次重建,但距今四百年了。
四百年间,弹指一挥间,它见证了曾国藩在进士及第后去高沙答谢曾氏族人,然后拜访高平窝山宗亲路经横板桥时,夜宿萧氏祠堂,在车田江石板桥上激扬文字的春风得意。也见证了郭嵩焘{中国最早倡导向西方学习的先行者,第一任驻英日公使)为镇压太平天国,去武冈征粮,夜宿西洋江畔的瑟瑟发抖。以及红二六军团贺龙萧克部过长征从天龙山脚下经过时的脚步匆匆……
每年观音菩萨以及南岳圣帝生日,各地香客,以及虔诚的老人家都会上庵堂祭拜,心诚则灵。修心养性,求神拜佛,求平安,求健康,问姻缘..,菩萨普渡众生,以慈悲为怀。南无阿弥陀佛。一直守护保佑着山下的子孙。
此山是山,因为有了大明皇帝朱元璋的登髙一呼,便有了一份神气。此山又不是山,它是山下南岳庙、横板桥子民的精神寄托。
暮道乡关何处是?天龙山上使人愁。自明代以来,天龙山见证了历史沉浮,岁月的沧桑落寞得象一位被遗忘的时代弃儿。闻名而又不著名。天龙山庵堂就藏在半山腰,白云深处,却香客稀少。
《早安隆回》已使隆回成了旅游打卡地,我的家乡,至亲至爱的天龙山,却养在深闺人未知。但愿乘着这股东风,天龙山能成为隆回西以及隆回的网红景点,也希望我家乡的乡贤能多出点子,齐心协力把天龙山的旅游搞上去。
让我们拭目以待……

廖金求,横板桥人,隆回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曽任十中白马山文学社长。学生时代,曾有文章入选《十年改革-中学生优秀作文选》、《西洋江,那悠悠长长的母亲河》荣获2021年隆回县网信办自媒体优胜作品,有文章入选《隆回风情》和巜隆回民间故事》,其余文字散见自媒体公众号。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醉美隆回西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隆回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200664305@qq.com)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