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隆回文学 ​隆回境内的巡检司

​隆回境内的巡检司

易立军 宝庆府 2022/8/20 9:36:11
隆回境内的巡检司
易立军

明朝特别注重关津要害处的治理,朱元璋曾敕谕天下:“朕设巡检于关津,扼要道,察奸伪,期在士民乐业,商旅无艰。”(《明太祖实录》卷130)凡巡检的设置、迁移、裁革,均需由中央批准。

明朝在邵阳县西北部设立隆回巡检司,在新化设立长鄄巡检司,在武冈设立紫阳巡检司,这些机构存在的时间长短不一。由于行政区划的变更,这三个机构管辖的地盘均属现在隆回县的范围,笔者拟对隆回境内的三个巡检司做一番追溯。
 
图片
嘉靖《新化县志》

长鄄巡检司

最早记载长鄄巡检司的文献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新化县志》,该书卷二“地理志·古蹟”:“长鄄巡检司,址在永宁二都,洪武六年县丞张初建立衙门,洪武十三年裁革。”隆庆《宝庆府志》卷三“地理考·建置”:“长鄄巡检司,在永宁一都,明朝洪武六年创设,十六年裁革。”道光《宝庆府志》圈六十七“疆里记”:“有故长鄄巡检司,万历志云,洪武六年创设,十六年奉文裁革。”长鄄巡检司到底是何时裁革的?一时似乎难以做结论。最早的记载提到了县丞张初,似乎编纂者很知情,不能轻易否定。《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三十四:洪武十三年十月癸酉,“命官吏部淘汰天下巡检,凡非要地者,悉罢之,于是罢三百五十四司。”洪武十六年,《明太祖实录》中没有出现与巡检司相关的文字。长鄄巡检司于洪武十三年被裁革是可信的。

图片
《明太祖实录》洪武十三年十月癸酉之事

《明太祖实录》卷七十八:洪武六年正月,“己酉,置上元诸县寒桥等三十七处巡检司。”

洪武六年(1373)正月己酉(初七)设立长鄄巡检司。经过八年整治,治安好转,洪武十三年(1380)十月癸酉(十六),明太祖命吏部裁革。

巡检的品秩,洪武三十年之前,是正九品,岁俸六十六石。

长鄄属新化永宁一都,设置巡检司的原址在今隆回县长鄄村新冲口横路通隘门口大路马康道的田里。

图片
 长鄄巡检司旧址

紫阳巡检司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三:“景泰三年(1452)二月癸未(农历十九),设湖广武冈蓼溪、石门、紫阳三巡检司,命老人鲁真、邓琏,总甲唐亮等三人俱为副巡检。”

图片
《明英宗实录》景泰三年二月癸未之事

嘉庆《武冈州志》卷十“吏书”:“乾隆四十七年,巡抚刘墉以龙阳县龙潭桥距县悬远,为饷鞘人犯,经由之地应添设巡检防范,其武冈州属之紫阳巡检司地僻事简,奏请将紫阳巡检司移驻龙潭桥,其官役弓兵俸银、工食照旧例。诏可。”

道光《宝庆府志》卷六十三“疆里计”:“故武冈紫阳巡检司,在邵阳土桥村,资水东岸,乾隆壬寅(1782)裁。”

紫阳巡检司经历了331年,原址在现在隆回县花门街道横江社区,原来田家院子附近。
 
图片
道光《宝庆府志》

隆回巡检司

到目前为止,最早记载“隆回巡检司”的官方材料为明朝嘉靖《湖广图经志书》,该书卷十六“宝庆府”云:“隆回巡检司,在(邵阳)县北一百八十里,洪武五年开建,置官巡检一员,吏一名。”

嘉庆《邵阳县志》卷四“公署”:“隆回巡司署,在县西一百八十里隆回一都,茗洪武五年建,后圮,嘉靖二十二年重建。崇祯二年,张士陞捐建关圣殿于右,文昌宫于左,后毁。国朝嘉庆间巡检武城何杰先后增修左右房及内堂,甬墙俱备,改建福德祠于左。”卷十一“兵防”:“隆回司弓兵十名。”

巡检是从九品的官,一般配有两名皂隶,支给工食银,巡检司的吏就是办事人员,在明代称为司吏。巡检及其部下的待遇如何,文献有具体记载:

嘉庆《邵阳县志》卷八“田赋”:“隆回巡检,俸银三十一两五钱两分,皂隶二名,工食银一十四两四钱,裁存银一十二两,弓兵十名,工食银六十一两。”巡检的俸银似乎并不多,但还有另外的收入,雍正年间推行“养廉银”制度,“养廉银”远远高于俸银,从九品的巡检每年有八十两银子,一家人都能过得很滋润的。

图片
嘉庆《邵阳县志》

巡检实行地域回避制,光绪《邵阳县志》卷七“官师·巡检”记载了隆回巡检司许多巡检的信息:“冷梅开,义宁州人,道光九年任。倪玉龄,山阴人,道光二十三年任。何珮,西宁人,道光二十六年任。赵森,大兴人,咸丰七年任。谢光琮,松滋人,咸丰十年署。王德源,吴县人,同治元年任。卢震,新昌人,同治元年任。张瑞翔,江夏人,光绪二年任。”

图片
隆回巡检司旧址(局部)

隆回巡检司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设立,直至清王朝的覆灭才终结,持续了约540年。此巡检司的原址在隆回县司门前镇黄花村,隆回县的命名就是根据隆回巡检司而来的。

来源:宝庆府
阅读 2248
分享到:
GPT Ai智能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