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隆回文学 关于在隆回北面其他乡镇增设一所高中的必要性!

关于在隆回北面其他乡镇增设一所高中的必要性!

正气龙回 2022/7/22 10:17:59
关于在隆回北面其他乡镇增设一所高中的必要性(一)!

昨天发了一篇《扩建六中,不如在北面其他乡镇恢复一所高中》的帖子。有网友留言说希望我把理由依据写详细一点,所以才整理了今天这篇帖文。
隆回三中的由来:
辛亥革命前夕,由乡绅邹代过(改之)、袁华兖(补之)、袁子侗、邹启人、周蓉轩(迎官桥人,周方之父)、周毓丰(凤山)等(都未中举)倡议成立“高平书院”,并在现隆回三中所在地建有木质校舍四栋呈山字形,由邹改之先生负责筹措经费,向各村开明士绅、殷实富户开捐,捐得良田约四百亩,由袁补之先生负责监造校舍。


1927年大革命中校舍被战火焚毁,学堂曾迁到曹家营(袁老师在文中写为土字旁右上为乃右下为土)袁氏宗祠办了两年。女校建成后,于1930年前后迁到女校,并同时由邹若舟先生负责重建校舍,1934年冬新校舍建成(即现隆回三中校舍)后才搬回原地新校舍,翌年开办女校。
1943年冬日寇侵占邵阳,威慑新化,高平、罗洪等地青年不能外出读书,在校董会董事长曾晓岺、周石琴、各乡的乡民代表与四乡政府的倡议下筹办高平中学,1944年下期开始招收初中第一班学生,男女兼收,开高平地区男女同校之先声,原小学部办到43班与镇西乡中心小学合并,初中班扩大后,小学部搬到女校。
1951年因高平、罗洪划归隆回县管,1952年3月袁征凯调往新隆中学,由唐秋生担任教导主任。1952年12月初由隆回县人民政府接办,改名为隆回县第三中学,委派陈银河担任校长……(以上内容来源于高罗乡贤提供。隆回三中培养出来的杰出人才日因太多这里不好一一上榜,详情请阅读《隆回三中校志》)。


图片
上世纪末,因某些原因隆回三中被取消,隆回三中被取消这件事深深的刺痛了高罗人民的心。近年来,高罗父老乡亲们热切盼望恢复隆回三中的呼声越来越高。
高平、罗洪两镇人口十余万,历来在高平就学的邻边乡镇人口五六万,总人口20余万。现在高平、罗洪有初中6所,每个年级有10多个班,近1000名学生,生源完全能够保证。再加上高平、罗洪系隆回东北边陲,距县城六七十公里,最远的地方有八九十公里,因而经济滞后,发展缓慢,再加上高罗的特殊情况,理应得到特殊关照。现在高中学校都集中在南面的县城,广大的北面地区仅有位于金石桥镇的隆回六中,布局很不合理,在高平设立高中部也应该在情理之中。
图片
有高平乡贤说:隆回县内仅有县城和金石桥镇有高中,隆回县城距离高平接近70公里,比高平去新邵县城、邵阳市区、新化县城和冷水江市区都要远很多。而金石桥离高平也有40公里,与高平去新邵县城距离相当。这么遥远的隆回县城和金石桥镇,对高平教育没有丝毫的服务和带动作用。以人为本,是教育事业的基本方针,高平作为隆回县第一人口大镇,兴办高中服务于高平、罗洪、岩口、七江共二十多万人口。恢复隆回三中或高平中学开设高中班,十分有必要。
另外一个高平籍在外工作的老先生说:我们知道,要重建一所高中学校比较困难,要“恢复三中”也不太好办,我们只希望能在高平中学设立高中部,即每个高中年级开办4——6个班,4个班也行。不用三中名号,不要新修校舍,不要另起炉灶,现马现鞍,难度不大,财政投入不多,没有矛盾,没有不良影响,切实可行。在高平中学设立高中部是全体高平、罗洪人民的共同心愿。
小编认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贵在坚持,重在落实!这一点完全有理由相信县委、县政府会有高瞻远瞩的眼光,会重视偏远乡镇的教育工作,那么位于隆回偏远边陲的高平、罗洪教育事业必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源:正气龙回


阅读 3309
分享到:
GPT Ai智能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