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隆回资讯隆回文学 雪峰山作证:抗日最后一役,瑶山“嗅枪队”让日军闻风丧胆

雪峰山作证:抗日最后一役,瑶山“嗅枪队”让日军闻风丧胆

醉美隆回西 2023-08-21 16:06

雪峰山作证:抗日最后一役,瑶山“嗅枪队”让日军闻风丧胆

文:王建腾

图片

雪峰山会战,也称“湘西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名“芷江作战”(日方称“芷江攻略战”,中方称“芷江保卫战”)。

图片

雪峰山会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最后一次大会战,战役自1945年4月9日至6月7日止。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

整个战役分二个阶段:4月9日/5月/8日,为防御阻击阶段;5月9日/6月7日,为全面反攻阶段。

经过中国军队与人民的浴血奋战,在中美空军的有力配合下,历时近2个月的雪峰山会战以中国完胜而结束。

此役,我中国军队伤亡1.9万余人(其中阵亡7737人),伤、毙日军28174人(其中毙12498人)。

雪峰山会战的胜利,标志着日军中国战场攻势的结束,中国军队一路开始全面反攻。为中日战争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人民战争。在雪峰山会战中,在中国共产党邵阳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与引导下,在邵阳雪峰山抗日战场,涌现出了众多的地方游击队、自卫队,配合中国军队作战,破坏日军交通线、袭击日军据点,特别是在邵阳洞口、隆回瑶胞聚集地的桐山、小沙江一带,活跃着一支由瑶胞猎人组成、让日军闻风丧胆的抗日自卫队——“嗅枪队”,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图片

雪峰山会战爆发后,原来常年守驻在从山门通往溆浦龙潭的要道老庵堂界上、防止土匪对过往行人抢劫的洞口桐山瑶民守界队,在中共国立第十一中学支部书记熊邵安等师生宣传引导下,更名为瑶民抗日自卫队。

队长兰春达,1891年农历5月初3生于湖南洞口县桐山乡飞山村一户殷实瑶家,读书几年,粗懂文墨,青年时代,曾接受过中共地下党武冈县委书记唐盛的指导与教育,思想进步,会种地、造纸、打猎,长得高大威猛,做事勇敢,外号“蓝猛子”。

“嗅枪队”全队共36名队员,有汉阳步枪13支,中正式步枪2支,鸟铳21支。下辖3个班:一班班长丁章怀;二班班长丁田生;三班班长尹秉庭(树庭)。

队员有黄金玉、沈玉成、沈义山、沈明望、沈义仇、沈义富、丁章之、兰春生、刘喜生、刘冬生、沈富清、奉在庭、尹青和、兰世进、丁狗谷(古)、丁开保、兰吉昌、兰钦其、兰任飞、兰世进、兰钦其、兰丰其、贺元炳、贺元光、贺元来、肖清祥,方玉林、满和尚(肖姓)等人。

除“嗅枪队”的队员外,还有一些有鸟铳的瑶、汉群众,也积极参加“打暗枪”,打击日本侵略军,最多时达50多人,加上“嗅枪队”队员共80多人。

鸟铳以铁沙为子弹,“嗅枪队”用的是打猎的火枪(当地叫作铳),内装黑色火药(当地人自己会制作),每次可装数十粒园铁砂(比绿豆还小一点),射击前要用脸部紧贴枪托才能瞄准,鼻子紧靠枪托,好象在嗅枪的气味,故取此名。击发后枪管内的火药立即燃烧,产生巨大推力,把枪管内的铁砂子射出去,击中目标。

该目标一旦中弹,造成大面积受伤,即使不被打死也很难手术。有的人还用毒药把铁砂煮了一定时间,使铁砂表面染上了毒药。如被这种毒药铁砂击中,不死也会残废。日军说,这是中国的一种新式武器。称这种武器为“嗅枪”,称这支队伍为“嗅枪队”。

“嗅枪队”活跃在鱼子溪、椒岭、蒲溪(蒲板溪)、塘坎上、白石界、滑石板等地,让日军胆战心惊,防不胜防。

图片


?“嗅枪队”队员,绝大多数都是眼法准、手法高的猎人,过去也常年累月和野猪等猛兽斗来斗去,练得一手好枪法,后来又进一步练了枪法,瞄准打树、打粑、打鸡蛋,有五、六个队员称得上是“神枪手”,百发百中。


这些队员打猎和野物猛兽周旋得多,个个都有一副虎胆,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危险、不怕死。只要用手往胸脯上一拍,浑身是胆。


瑶界山宽地阔,髙山叠磊,群山连绵,一眼望不到头。队员一年四季行走在山山岭岭,山熟、路熟、情况熟,座座山、道道弯、条条溪都了如指掌,手脚麻利动作快,神出鬼没,利用熟悉地形打“麻雀战”,伏击敌人,并为国民革命军带路,经历战斗数十次,屡有毙寇。日军虽然人多枪炮多,也对瑶胞猎人无可奈何。


组建的“嗅枪队”,组织的两次规模较大的战斗,更打出了“嗅枪队”的威风。

图片


第一仗是1945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六日,在渔子溪老安屋边,日军来了大队人马。“嗔枪队”集中了15支步枪和21支鸟铳,悄悄地埋伏在大路上方的茅草中;另外,还有瑶汉两族群众带着的50多支鸟铳,以二、三人为一组分散藏在难以被日军发现的茅草当中,也同往常打野猪一样,把守在“呛口上”(野兽必经的路径上)。


待日军接近时,冷不防一阵子枪打去,打得日军头昏脑胀,日军不知“嗅枪队”有多少人枪,吓得心惊胆寒,有的中弹当场倒地,有的被鸟铳击中痛得“咿里哇啦”地哭叫,数十敌人中弹受伤,13人被打死。这一仗缴得日军“三八式”步枪8支,有力地提高了瑶汉同胞打击日本侵略军的信心。


第二仗是45年农历四月一日,从高麻塘退下来一股日军,在飞山庙屋背后杀牛杀 羊吃。“嗅枪队”本来也不知这一敌情,同日军相向而行。


为了防止意外的 发生,保证队伍的整体安全,派勇猛的队员丁狗谷(古)打头阵先行。丁狗谷(古)穿着从上次打死的日军身上剥下来的衣服,手里握着日本“三八式”步枪,在白石界同日军突然相遇。


丁狗谷(古)马上把枪举起来对准日军准备射击,日军见他帽子上还有中国军队的帽徽,行动也不对,突然对他开了枪,子弹从左胳肢窝打进,从右胳肢窝打出,当场牺牲。


“嗅枪队”紧接着同日军在白石界、大水坑一带接火打遭遇战,敌人成群地向我方猛扑过来,队员甩了手榴弹,步枪、鸟铳对准日军猛打,部分日军被鸟枪打中后,鬼哭狼嚎,残敌不敢再前行半步。

图片


除上述两次较大的战斗外,“嗅枪队”经常同日军打“麻雀战”。一次,一班班长丁章怀带领着一个队员藏在白石界的刺蓬内,发现有6个日军从山下上来,在一棵树下休息,其中一个手持短枪的大脑壳(当官的),腰上系着指挥刀,一手握着短枪,一手叉着腰,被丁章怀瞄准后一枪正中左手,痛得“哇啦哇啦”地乱叫,顷时敌机枪、步枪如同过年放大炮似地盲目对着大山乱放一通,但仍未发现“嗅枪队”队员的踪影。


?丁章怀和队员二人东放两枪,西放两枪,人走以后,日军还在四处乱放空枪,子弹和枪声在山谷中“嗖嗖”地响。


还有不少的瑶、汉族的乡亲,虽未正式参加“嗅枪队”,但家里有鸟铳的,自动和“嗔枪队”配合,悄悄地藏在茅草刺蓬窝内参加打“暗枪”。


有一次,沈富清一个人藏在渔子溪院子背后的山界上,发现一伙日军向山上爬来,沈富清把日军当作狩猎的野猪,连放几枪,打死日军3人。


?还有不少打“暗枪”的能手,使日军中弹倒下后还不知道射击手在何处,故吃过很多苦头,上过无数大“当”。

图片


队长兰春达是个十分勇猛的首领,有一副虎胆。他天不怕,地不怕。一次,他亲自带着10多名队员,在雷凼奇袭风神界大路上的日军。


兰队长指挥一班长丁章怀带着兰吉昌在另一面山上埋伏日军准备打“麻雀战”,并一再嘱咐:“听到我的枪声一响,你们一定要马上开枪。”


丁章怀牢记在心上,当他和兰吉昌到达埋伏地不久,看到一、二十日军头戴树叶往山上爬来,与他们相距只有20余米,情况很危急。


忽然间,兰春达带领的队伍枪声响了。丁章怀想,若不马上开枪,日军定会向兰春达队长那个方向集中。他不顾一切,对准敌人一连放出5发子弹,马上溜走,转到上面隐蔽处,又对准日军放了5枪,立即转移到山弯弯里面去了,日军摸不清山上有多少人枪,既不敢上来,也不敢往兰队长方向追击,达到了预期的牵制目的,使兰队长带领的十多个队员得以及时转移。

图片


国军六十三师一八七团赵尧团长的部队开到蒲溪来以后,兰春达的夫人要其弟兰少卿立即赴塘坎溪(上)一八七团部同军队联系。


与主力部队联系上后,“嗅枪队”参加了湘西会战中的重要战役——马颈骨歼灭战。在一八七团处于作战艰难、一营被打散的关键时刻,团长赵尧收拢余部与“嗅枪队”联合起来,同日军打游击战,“嗅枪队”与国军相互配合,既当向导又作战斗员,同日军前后周旋十余天,使日军109联队在蒲溪至马颈骨一带一败涂地,在此被歼的日军有近1300余人。


六十三师一八七团打了胜仗后,十分感激战斗在蒲溪一带的“嗅枪队”对他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国军在这一带大路的岩板上,还写了很多称赞和感谢“自卫队”(即“嗅枪队”)与兰春达队长的话,并多次要兰春达队长到一八七团团部去领赏。


蓝春达却带着部分队员回老庵堂“守界”,继续守瑶界通道,保瑶寨安宁。


马颈骨歼灭战结束20余天后,历时近两个月的湘西会战结束。中国军民获得“最后一战”的胜利。

图片


岁月悠悠,当时间在历史长河久久沉淀后,我们又伤感地发现,参加“嗅枪队”的绝大多数队员没有得到善待:


1949年10月,洞口桐山获得解放。《洞口抗战》的“抗日人物略传”中记载,当地解放后,“蓝春达带守界队向解放军投诚,并协助剿匪,有立功表现。”


1951年,蓝春达被“镇压”,时年51岁。在武冈县城被枪毙后,蓝春达的尸体由家人抬回飞山,葬在村庄对面的山坡上。


1985年广州军区追认兰春达为投诚起义人员。


丁狗谷是参加“嗅枪队”与日军抗战时英勇牺牲的。因为历史的缘由,丁狗谷的墓地也跟后来其他病死的队员一样,至今没有引起世人的关注。

图片


在抗日胜利78年后的今天,我又来到雪峰山会战洞口县桐山乡马颈骨战场。寻访“嗅枪队”与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的抗战足迹,记录中国军民抗日的红色记忆。


在兰春达队长的家乡,洞口县关爱老兵志愿者团队与长沙县止戈和平公益发展中心给兰春达队长修缮了墓地墓碑。


在桐山乡广场,由洞口县关爱老兵志愿者协会与孙春龙团队出资修建的一组纪念“嗅枪队”的铜雕落成。

图片


(兰春达之孙女兰爱花与作者老酒)

图片


(兰春达故居)


在“嗅枪队”铜像前,兰春达队长的孙女激动地说:尽管我没有见

到爷爷与他的队友英勇杀敌的身影,尽管我爷爷受到最大的冤

屈,但爷爷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抵御外来侵略者,是一位抗日

英雄,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图片

图片


伫立于78年前杀声震天、炮声隆隆的战场遗址,遥想当年,这里发生的战斗是何等的悲壮,誓死不屈的各族中华儿女,他们用青春与热血挺起了中华民族不屈之脊梁。


当战争的硝烟渐行渐远,当历史的记忆渐渐清晰,在国泰民安的

今天,我们更应该永远铭记为中华民族而战的中国人民与中国军人。

雪峰山会战阵亡将士永垂不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组照片为“嗅枪队”铜像落成现场)


阅读 107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