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隆回新闻 隆回20年退来40万亩森林!退耕还林按下荒山“终结键”

隆回20年退来40万亩森林!退耕还林按下荒山“终结键”

隆回林业 2021/1/18 9:53:08

图片

退耕还林新造林

“自退耕还林后,生态环境好了,工作也有了,我还当上了护林员…”

1月15日,隆回县花门街道双长村护林员罗松军高兴地扳着手指头,对前来拍摄退耕还林专题片的省林业局宣传中心副主任陈凯军说起退耕还林带来的显著变化。

罗松军说,他们村曾是石漠化很严重的地方,到处都是裸露的石山,肆虐的顽石像一座座“火焰山”,一到夏季,温度高达50摄氏度以上,地瘦草枯,一片荒凉景象。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后,经过一个个山头地植、使石山一点点变绿,使昔日怪石嶙峋的“火焰山”变成鸟语花香的花果山。现在环境好了,粮食也丰收了,实现了地增绿、农民增收、政府增财的目标。

图片

退耕还林前的景象

据介绍,该县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以来,累计完成造林40.55万亩。

退出视野的是荒山秃岭  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绿水

隆回曾是荒山大县,石漠化大县,穷山恶水一度是各地的标签和代名词,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改变了生态环境,让一座座荒山慢慢变绿,从荒山大县跨进全国绿化模范县。

2000年6月,该县被国家计委、国家林业局确定为湖南省首批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县,工程建设启动实施20年来,让隆回的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县2000-2013年(第一轮)退耕还林总任务为40.2万亩,累计实施完成工程营造林40.2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6.3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20.75万亩、封山育林3.2万亩;2014-2016年新一轮退耕还林计划任务为0.75万亩,实际实施完成0.75万亩。工程建设涵盖全县25个乡镇街道、572个行政村、11万多农户40多万人口。

图片

护林员在巡逻

通过退耕还林工程,林地面积从2000年的215.85万亩增加到现在的256.5万亩,新增林地40.75万亩,增长18.93%;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48.1%增加到现在的59.90%,提高11.8%;活立木总蓄积量从2000年的560万立方米增加到现在1060万立方米,新增500万立方米,增长89.28%。让一座座荒山退出视野,处处青山处处绿,实现了景不断线,绿不断链的目标。

还上的是金山银山  释放的是生态红利

以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导致吃山山穷,吃水水尽,生态环境恶化,收入越来越少的恶性循环。实施退耕还林后,国家投入不断加大,群众直接受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明显,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目前,该县已有36万亩郁闭成林,水土流失面积明显减少,境内“北部泥沙流,南部石头长”的水土流失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特别是南部石漠化地区实施完成退耕还林石山造林13万亩,成林面积达12万亩,效果非常明显,为全县、全省乃至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树立了典范。

图片

护林巡逻

结构得到调整,促进了产业化发展,全县共新造杉木8万亩,柏木8万亩,金银花5万亩,楠竹2万亩,马尾松、国外松10万亩及梨、板栗等果木林7万亩;巩固了10 万亩水果基地、10 万亩笋竹林基地、15 万亩杉木速丰林基地、25 万亩松类工业原料林基地、15万亩中药材林基地、10 万亩柏木用材林基地等六大林业基地,加速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产业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退耕还林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20年来,国家累计投入退耕还林资金达6亿元。同时,该县退耕还林中的生态林每年可继续获得现金补助500余万元。

退掉了旧观念  积累了新经验

长期以来,造林绿化停留在固有的模式和方式,旧观念成为制约林业发展的瓶颈。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摒弃了旧思想、旧观念,不良作风,转变了干部作风,创造了新的造林模式,打造了亮点,创造了经验。

在林种、树种的配置上,该县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农民的意愿,做到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药则药,造林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生态林比例在80%以上,并严格实行针阔混交,混交阔叶树比例达30%以上,以提高林分质量和生态效益。

图片

退耕还林防火标语

该县探索出了4类12种适宜的退耕还林模式,将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帮助群众迅速脱贫致富。建立健全了林木管护制度,全县共配备1500多名专(兼)职护林员,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护林网络。利用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等政策,帮助退耕户走出深山。全县近年来共实施山区生态移民2000余户,退耕还林5000余亩。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连年丰收,村民收入持续增长,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全县有400余个村被评为生态建设示范村。

阅读 2445
分享到:
GPT Ai智能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