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新闻 洞口教师曾素芳:仁而爱人,将初心贯彻到底

洞口教师曾素芳:仁而爱人,将初心贯彻到底

洞口教育 2023-05-23 11:13

图片

仁爱是教育的灵魂,也是衡量好老师的重要标准。师爱无声,如同阳光,能温暖学生的心田;师爱无价,如同甘露,能滋养学生的心灵。老师的仁爱铸就了我,改变了我的命运,使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也要传递仁爱的接力棒,把自己的温暖和爱心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用师爱浇灌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将“仁而爱人”的教育初心贯彻到底。

一、 仁爱之师:改变命运

我出生在湘西南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祖辈世代务农,小时候家境贫困。我的父亲因祖父过早离世,年仅10岁就成为家庭的劳动力;我的母亲从未踏进校门,至今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我和弟弟小时候很少有机会走出村庄,几乎没买过新衣裳。上学后,铅笔写到握不住了才舍得丢,总是捡别人丢弃的报纸做草稿纸……印象中,总有干不完的农活,学习总是排在农活后面。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和弟弟知道家里的状况,觉得只要能上学就不错了,从来不提其他要求。然而,一次大的家庭变故后,我面临辍学困境。

我两天没去上学,班主任徐老师放学后来家访了。黄昏时分,矮小的我正牵着比我高很多的黄牛归圈。看到徐老师熟悉的身影,我明白她的来意,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徐老师和父亲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交流,她明确而坚定地表示:“孩子是块读书的料,一定要想办法克服困难,让孩子返校。我们农村的娃,读书才有出路,才能改变家庭、改变命运……”最后,父亲拗不过徐老师,勉强答应再让我读一学期试试。她离开我家时轻轻地拥抱了我,我永远记得她露出的微笑,和拿着手电筒在黑夜里蹒跚前行的瘦小背影。我站在家门口许久,目送她远去,那束晃动的微光永久地烙印在我的脑海,指引着我的人生方向。回想那一刻,足可温暖一生。

失而复得的上学机会让我倍加珍惜,我的成绩越来越好。平日里,我经常收到徐老师有意无意赠送的铅笔、橡皮、草稿纸等小礼物,还有她口袋里悄然“变”出的带着体温的糖果。我幼小的心灵充满了感激,只想考出最好的成绩回报最尊敬的徐老师。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成了整个家族的第一个大学生。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师范专业,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脑海里一遍又一遍浮现的是那个微笑、那束微光……而今,我们姐弟俩大学毕业后都走出了那个小山村,来到了一线城市工作,饱食暖衣,安居乐业。幸得仁爱之师,让知识改变了我乃至整个家庭的命运。

二、仁爱之续:坚定初心

大学毕业后,我怀揣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美好梦想来到深圳,第一个工作的学校是一所封闭式管理的女子中学,学生大多数是所谓的“问题孩子”。刚走上讲台的我被安排担任中专会计班班主任,这是一个频繁变更班主任的“特殊”班,对我自然是巨大的挑战。刚参加工作的我与学生年龄差距不大,这是我们沟通的优势。为了更有效地了解她们,我索性搬进学生宿舍。一开始,学生不习惯和我同吃同住,后来混熟了,都与我无话不说,有几个还叫我“曾姐姐”。

我和学生打成一片,她们也对我“讲义气”。班级棘手事渐渐少了,大部分学生每天回到宿舍就围着我谈天说地,缠着我讲学生时代的趣事。那段时间,我几乎没有私人空间。班级状况日渐好转,我也从教师的工作中获得了乐趣和成就。有一天,学校举行晚会,主持人神秘地宣布会计班的学生要为班主任曾老师献上一个节目,台下观众个个好奇地瞪大眼睛望着舞台。帷幕拉开,一首真情洋溢的《懂你》响起。看着台上一个个泪汪汪的学生,我瞬间懂了,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初为人师的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了教师的幸福,也更坚定了初心:做一名像徐老师一样有爱、有力量的好老师。

三、仁而爱人:收获真情

20年来,我坚持做仁爱之师,向学生传递仁爱之心,同时收获了满满的仁爱之情。

2006年,我负责毕业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却因意外导致左腿髌骨骨折,医生建议我卧床休养一个月。可毕业考试在即,我担心学生落下功课,每天拄着拐杖、拖着打着石膏的伤腿走进教室。那次语文考试的作文题目是“假如我会克隆”,经常接受我课后辅导的王承龙同学写道:“假如我会克隆,我会克隆几个曾老师,因为曾老师很善良,为了我们的学习,她腿摔伤了都坚持给我们上课……如果多几个曾老师,世界该多美好啊!”语文老师改作业时被他的文章感动了,将这篇作文复印了送给我,我至今还珍藏着。后来,学生们顺利毕业,我的伤腿因活动过多,髌骨发炎积水,肿痛难忍,抽了三筒积液出来。亲人心疼地说我傻,我淡然一笑:“学生顺利毕业,成绩都不错,家长和学校就都安心了,我的坚持没白费!伤可以慢慢养。”

2019年,我教了5年的学生要毕业了。5年间,他们与我感情深厚,亦生亦友,经常畅所欲言地和我分享内心的快乐、秘密与困惑。当年1月,我因声带息肉切除手术住院,在病床上,我以餐板当桌子,开始给毕业班学生写信。同病房的家属见我每天打完针就忙着写字,很好奇,得知我是在给即将毕业的学生写信留念,竖起了大拇指说:“互联网时代,很少有人愿意写信了,更何况是给学生写信,很少见呀!”“亲笔写信,是传统而温情的传递情感的方式,学生可珍藏一生。你是难得的好老师,了不起!”接下来的7个多月,我克服诸多困难,给学生写了90封信,足足用了180多页信纸。写信、写信封、挑合影、贴爱心“邮票”、装信……这既是我对学生爱的表达,也是我回首往事、重温初心的过程。

爱是会传递的。毕业时,两个班的学生给我写了回信。细细品读他们稚嫩却饱含深情的文字,除了5年来师生间满满的珍贵回忆,他们说得最多的是“曾老师,您要多爱自己,多喝水,保护好嗓子”“以后的学弟学妹们会替我们继续爱您”“曾老师,您永远是我心中最好的老师,每年教师节,我都会回母校看望您的”“我长大后也要像您一样当个好老师”……擦拭眼角的泪水,悉心整理那一大摞让我如获至宝的信,我内心的幸福感无以言表。

2020年,我曾教过的学生已上初二,正值青春叛逆期。家长们像老朋友一样向我倾诉,叫苦连天;学生们发信息向我求助,愤愤不平。面对混乱的局面和轰炸式的求援信号,我选择通过学习解决这些问题。我报了心理学A证周末培训班,大量阅读关于青春期亲子关系的书籍,做了厚厚的笔记。我还开展问卷调查、搜集资料,有针对性地做了关于“优化青春叛逆期亲子关系”的线上讲座。一系列的努力有了成效,我不断收到家长和学生反馈的积极信号,颇为安心。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位家长的网络空间里竟有一个以我的名字命名的专属相册,里面全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她说她要全部保存好,以后随时可见。

还有一位名叫小娴的学生令我印象深刻。她出生后从没见过母亲,父亲残疾不能工作,家中仅靠低保维持生计。和小娴成为师生的5年里,我时刻关注她的学习、生活动态,经常买些文具、鞋子、衣服等送给她。小娴毕业后,我在每个购物平台都添加了她的收货地址,看到适合她的东西就直接邮寄到她家。多年来,我一直坚持着,希望她能和其他孩子一样,乐观健康地成人成才。去年教师节,小娴送给我一大束太阳花,她说:“老师,这是我花了一个多月手工编织的。我知道您最喜欢太阳花,就在网上学了织法。它不会凋谢,就像我时刻陪伴在您身边!”那一刻,我双眼朦胧,不由自主地抱住了她——就如当年徐老师抱住我那样。

(本文原载2023年4月6日《南方教育时报》,作者曾素芳,洞口县高沙镇人,洞口三中校友,现为深圳市龙岗区英语教师,高级教师,广东省深圳市优秀教师,有多篇论文在省级和国家级期刊发表。)

阅读 132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