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板桥,那满山的杨梅
文:廖金求
我的家乡在横板桥,一个依山傍水的江南小镇,也是盛产杨梅的地方。

我爱家乡的杨梅。
每年的五六月份,正是江南好风景,端午前后,淋淋沥沥的细雨随风而长,一株株杨梅吸吮着春的甘甜,夏的雨露。密密麻麻的叶子伸展着它们的懒腰,和着微风,摇摇摆摆。
端午节过后,杨梅就挂满了整个枝头。
位于横板桥复兴村的山头上,这几天人头攒动,操着不同口音的摘梅人开着小车,邀上三五好友,从四面八方赶来,不为别的,只为那甜甜的杨梅。
横板桥这一带土质好,雨水充沛,适合种植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叶子长倒卵形,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顿时一股酸酸甜甜的味道涌上心头。
横板桥复兴的杨梅属乌梅,虽然有些未熟透,但不酸,而熟透了的,却甜中别有一番滋味,所谓的"望梅止渴",大概也是如此。
虽然阴雨绵绵,但仍阻挡不了人们对杨梅的向往,尤其是家庭主妇,这些常宅在家里相夫教子的半边天,此时放下手中的劳作,提着桶,拿着刀,直奔杨梅山而来。
有付出必有收获,虽然杨梅山 荆棘遍地,但杨梅更多,不大工夫,一桶杨梅便满载而归。
宋代诗人平可正的诗说:“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味胜河溯葡萄重,色比泸南荔枝深”。苏轼也曾说:“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开。”朋友们,如果你喜欢甜甜的杨梅,那么请你来横板桥。
因为,机不可失,晚来就没有了。

廖金求,横板桥车田江人,高中(隆回十中)时曾任文学社长,喜欢诗和远方,也曾漂泊过,办过厂,开过店。现在隆回发展,有自己的经销商和客户群。经营范围:净水机、桶装水:古井山泉、和一山泉。年销量十万桶。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廖金求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隆回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200664305@qq.com)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