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隆回资讯隆回文学 默深千古佑桃园

默深千古佑桃园

魏源湖畔 2024-04-15 16:37
默深千古佑桃园

作者|廖伟仁
青丝白发一瞬间,
年华老去向谁言?
春风若有怜花意,
可否许我再少年?
转眼自己已进入古稀之年。时光的辗转,岁月的沧桑,已经佝偻了我的身子,苍老了我的容颜,朦胧了我的记忆。儿时的梦想,青壮的拼博,一切的一切,都已被光阴揉得粉碎,成了过眼云烟……
图片
我是1971年2月(当时是春季招生),从腊树小学(仅办了三年初中)免考直接进入隆回二中读高中的。当时我年仅十三岁,个头只一米三,体重也就三十公斤。但大山里的孩子,整日里在农村里摸爬滚打,劲头不小,意志力不差,自己挑着行李,担着口粮,从庞家山下的腊树村(当时叫牛尾大队),步行30余里(当时不通公路,六都寨水库没修),赶到隆回二中(六都寨米珠峰下,辰水河边)报到。
图片
说实话,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从山村来到大地方,所谓的塅里。因此那感觉,犹如刘姥姥进入大观园,不知所以,不知东西,不懂程序,不知所云,偌大一个操坪,那么多的楼栋,在哪里报名,在哪里登记,在哪里摊床,在哪里蒸饭(当时大多数学生吃不起食堂,自己打米,自己带菜),哪里是厕所,哪里是澡堂,一切的一切,都是师兄师姐们带着我搞定的。
我们那一届共有7个高中班,从32班到38班,我被分在38班。班级人员主要来自建华公社,西山公社,另外还有好几个六都寨街上(比如贺海涛,邓克勤,戴厚成,魏华洪)和七江农科所(比如黄春华,殷泽兰,孙中平)。
图片
当时学校的革委会主任(校长)是金步云,后来的县教委主任。高一时的班主任是刘代涵老师,教英语,个儿不是很高,年轻力壮,体型偏瘦,工作负责,教学认真;高二时改由数学老师李清平老师兼任班主任,他管理兢兢业业,教学一丝不苟。语文老师聂松山,高平人,口语带着严重的高平风味,但治学严谨,平易近人;物理(工业基础知识)先后为廖名齐、贺敦素老师,学识渊博;农业基础知识(化学)先后由唐智超、宋鹤鸣(特级教师)两位名师担任;政治课周清海老师,体育课李桂林老师。
所有老师都是好样的,具体因时代久远,世事沧桑,一切的一切,印象模糊。有道是“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我们这一代,生在红旗下,长在苦水里,基本与共和国共同成长。
记得我读二中时,我的三个姐均己出嫁,大哥去了068做合同工,二哥去了部队,老弟还刚入初中,我爸名义上是大队部主任,但他除了不给家里干活外,大凡村民公众的事还是肯干的,然而那时给大队做事都是免费的、义务的,大不了到年底记几个工分,给点补助。所以妈妈既要忙家务,还要赚工分。
这样一来,家里的牛羊照看,菜蔬种植,零活打理,就自然而然成了我的专利,我上二中了,读的寄宿,自然牛羊没人管了,柴草没人打了,家里的境况也更难了。我星期天一回家,自然就必须全力以赴劳动。有道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穷人家的孩子,大抵都这样。
除此而外,我家离二中有三十多里路远,又不通车,每个星期回家,都靠自己步行,那自然不是问题。但问题是我自已每个星期的生活费,必须我自己解决,解决的办法是我每回返校时,都要挑担干柴,到六都寨街上卖了,卖个四角五角,就是一周的生活费。
图片
但三十多里路,我这个只五六十斤的人,要担六七十斤柴,如此负重行远,回回如是,艰难苦楚,不言而喻。但在那个年代,我那样的家境,也许不在少数。我们只能向前,不能懈怠。所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我的小学只读了三年半书,初中在大山沟的腊树学校就读,没学到多少知识。开的啥课,我都不记得了,我只记得有个名叫肖光辉的数学老师,每堂课都领着我们读:“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其他的,脑子一片空白,记忆全无。
到二中那两年,刚好邓公出山,狠抓了一阵教育教学,但万丈高楼从地起,没有基础,抓也无意义,我只觉得,数学物理,我都云里雾里,不明不白,所谓“山朦胧水朦胧,一切知识点都朦胧”。我也也不记得自己的学业成绩是好是坏了。
在我眼里,班里所有的同学都比我强,且不说别的,仅外形外貌,我在班里是最小的,叫小不点,加之穿着土气,身着妈妈缝制布扣上衣,下穿用四楞索系的圆简裤,一身土气,好几个老师都把我当戏耍,摸摸我的脸问,“你这小同学哪里的,像个小学生”!我不知如何回答,只好说“西山的,38班”。
当时班上有一对男女同学谭XX,黄XX,两人才貌相当,名当户对,同学们调侃说我是他们的“孩子”云云。我也不强烈回击,成为三八班的一段佳话。不过他们两人之间到底有没有什么,我不得而知
隆回二中毕业后,我务过农,从过教,做过教研员,干过小吏,后来还做过商人。尽管因为自已属猴,没有干一行,爱一行,但通过自己努力考取了汉语言文学和城市规划与国土管理双学历,考取了土地价师、拍卖师、房地产经纪人。
我亦先后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文科》《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中国土地》《国土资源》《国土资源通讯》《国土资源报》及《估价师通讯》《湖南日报》《邵阳日报》等公开发表纸质文章200余篇。著有《中学语文板书图示教学》《三闲回忆录》《三闲游记》《三闲诗韵》《三闲扯淡》等书,公开发表微刊文章百余万字。事迹入选《语文教坛明星录》、《中华教育名人大辞典》、《潮涌大江流》以及《中国廖氏通书》等。最近两年先后任《翰林国粹》《石鼓诗刊》《竹韵江苏》《竹韵巴蜀》《中诗报优选刊》等诗刊的名誉主编,副主编,刊物顾问。并在这些刊物发表诗词曲赋联对近千首(篇),诗词评论百余篇。
图片
忽然记起唐代王昌龄的《送柴侍御》来:“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如果没有隆回二中这两年的学识积累,如果没有隆回二中的文化熏陶,如果没有隆回二中诸多老师的淳淳教诲,如果没有隆回二中诸多学子的殷殷鞭策,我这个不学无术,胸无点墨,性格属猴的山野之人,也许早就淹没在茫茫人海了,哪里还能呈現点点的萤光!有感于此,我自己也赋诗一首,献给母校一百周年校庆,以表情怀!

贺母校二中百年华诞


百年名望立黉门,几度搬迁道义存。

厚德成才铭校训,虚怀若谷扣师恩。

龙腾逸兴君行远,燕舞高歌气势轩。

学友四时均夺冠,默深千古佑桃园。


图片
廖伟仁:微名“三闲”,1956年生人,隆回二中三十八班学生(1973年1月毕业),曾任隆回八中、隆回十三中教师,搞过教研,当过局长,任过公司董事长,现退休在家。


阅读 195
分享到: